传统彩灯活动是农历正月十五日,人们管这一天叫“元宵节”。为什么叫“元宵”?一是“元”,正月是元月,“一元起始”,是一年的头一个月;二是“宵”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。因而人们称正月十五日的活动为“元宵节”。又因为这元宵节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是夜里燃放彩灯,所以又称之为“灯节”或“灯夕”。还因为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“上元”,七月十五日为“中元”,十月十五日为“下元”,所以又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称为“上元节”。
在元宵节这一天的夜晚,天上“五盘”高悬,地上彩灯万盏、红红火火、亮亮堂堂,大家观灯赏月,热热闹闹,因而有了“正月十五闹元宵”之说,元宵彩灯,元宵花灯由此流行起来。
元宵节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,人们乐于接受,因而逐步演变成了人们的自觉参与,尤其是近代的元宵节活动,多是民间自发的,既是内容规范化的,又是形式上多元化的,成为民族的、民间的群众乐于参与的民俗活动。元宵节在我国相沿已久,这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。
灯彩,又称“彩灯”“花灯”,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术品。古代兴起时,每到正月十五日才张灯结彩,后来逐步发展,以至每逢盛典、新婚、寿辰、节庆等喜事时,也张灯结彩。彩灯成了吉瑞祥和的載体和象征,其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,凝聚着人们对幸福未来的向往,以至寓意人们战胜邪恶的理念。
宫廷艺术彩灯的出现,是中国灯具史上的一件大事。宫廷彩灯的发展,源于元宵节张灯。